《我为家人添欢乐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3-01-25 00:20:33
《我为家人添欢乐》教学反思

《我为家人添欢乐》教学反思

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,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,对学到的教学技巧,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,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《我为家人添欢乐》教学反思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我为家人添欢乐》教学反思1

介绍我的家人对于小朋友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。孩子们都想让别人更多的了解自己,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展示给大家。所以,课堂教学气氛很活跃。但对一年级同学来说有条理的讲述有一定的难度,所以老师的讲述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。另外,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述的指导也很重要。上好这节课,不仅能达到品德与生活方面的训练,也能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。

第二课时以亲亲一家人为题,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通过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,增进家人的亲切感;通过讲家人的故事,拉进了孩子与家人之间的距离,使孩子进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。本课在教学形式上也采用了多样教学。小组讨论、小组抢答、地方称呼、看家庭录像、讲家庭故事等,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,又能使其充分感受家庭中浓浓的亲情。学生初步树立了家庭责任感,在感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时,明白了自己可以带给家人快乐或烦恼,从而引发学生思考:我应用什么方式使我的家人快乐,报答家人对自己的爱呢?录像中琪琪小朋友的做法,给同学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。同学们在正确榜样的引导下,两三个人一组,有声有色地表演了“奶奶病了”“爸爸下班”“妈妈洗衣服” ……此处隐藏1660个字……德与生活》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,它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,力求“童心”、“童趣”。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,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,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,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,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。如在“做个开心果”这一环节中,先让学生通过课件的对比,讨论怎样才能在家做个“开心果”,然后通过四人小组合作表演反馈,展示出学生对家庭及家人的理解、对生活的感悟,甚至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,通过自编、自导、自演、互评的形式,不断对照自己的言行,实现生生互动的自我教育目的。

品德与生活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,培养学生良好习惯,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。在给母亲过生日时,能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动脑筋、自己出主意为妈妈过生日,充分体现了自主性。在送礼物时,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用所学的知识制作礼物,不仅燃发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,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,如:歌唱能力、泥工能力、绘画能力、交际能力、动手能力,把美术、音乐、品德进行有机地整合,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、开放性、创造性。看来,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,:让学生感到新鲜,得到锻炼,让课堂充满活力,就能达到预期效果。

(三)注重课后活动延伸

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,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。教师虽然通过课堂教学,使学生明确了生活中该怎么做,不该怎么做的道德行为准则,但是事过境迁,学生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。所以我们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家庭、社会中,与家长携手并进,形成家校合力,共同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。教师在全课尾声中布置与家长共同填写“向日葵”图:把每天为家人所做之事填入到向日葵中,并将此项习惯持之以恒,使活动真正开展起来,以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。

《《我为家人添欢乐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